理解彼此的「領域」,
卸除心靈重擔
——重視自己的情緒,才能防範「領域侵害」
健全的人際關係,除了尊重對方的「領域」,
也要對自己的「領域」負責,
認真察覺內心的感受,並且努力傳達出去。
比起逼迫自己忍氣吞聲,這樣才更為成熟。
或許有人會擔心,如果太過重視自己的情緒,
不會難以接納他人的建議而阻礙成長嗎?
就是受制於這樣的想法,
我們對日常中的「領域侵害」才會反應遲鈍。
每個人進步、成長的過程都不相同,
什麼是對自己好,只有自己才知道,
不需要別人的評價和論斷為你決定一切。
.
摘錄自《#你可以生氣,但不要越想越氣》
作者:水島廣子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,早安,新年平安:
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,才能開始以情緒為基準,配合現實環境的限制,拿捏出適合自己的健康界線。當一個人抓穩自己的界線,並且適當地滿足自己,也就少動念去侵犯他人界線了。
祝願您,能學會適當表達情緒的方式,一次又一次畫出適合自己的界線!
.
ps.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Hung/videos/3880262632064154
.
以上文字摘錄自
《#你可以生氣,但不要越想越氣》
停止情緒化思考、不再與對錯拔河,從此擺脫「地雷型」人設!
博客來 bit.ly/38qvCrQ
誠品 bit.ly/3mQyNyo
金石堂 bit.ly/3nLVdBV
讀書共和國 bit.ly/2M6ECLr
MOMO bit.ly/2WEqnzt
仲間出版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AKAMA1825/
.
贈書直播_會玩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!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Hung/videos/1153620865093624
贈書直播_我可以選擇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Hung/videos/153932413172652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